聖經真理閱讀後感

誰像耶穌無與倫比?

誰像耶穌無與倫比?--《無與倫比的基督》閱讀後感
周俊傑(BNT116基督生平與言訓,中華神學院神學學士科)


《無與倫比的基督》
作者:斯托得(John R. W. Stott)
譯者:李望遠
出版社:校園書房出版社
出版年份:2004
頁數:314



引言:

  誰像耶穌?
  不知有多少基督徒,可以有著本書作者期望的認識--“這位無與倫比的基督,無人像祂;從前沒有,以後也不會有”(頁21)?
  本書榮獲Logos書店評選2002年神學類最佳好書。斯托得牧師以其淵博的學術、深湛的靈命及委身牧養的洞見,循序漸進地探索基督形像的豐富。他綜合了新約聖經與其神學、教會歷史的發展與影響力,以及啟示錄的十個基督異象;通過四重描繪方式,刻劃基督的無與倫比。

一. 呈現耶穌的構圖:
  究竟我們認識的耶穌,是一位怎樣的耶穌?正如作者所言“事實上,在基督紀元以降的各個時代,世界宗教的超級市場中已提供了數百種不同的耶穌”(頁101),我們有否認識錯誤呢?作者期望透過四個繪畫步驟,以聖經與歷史作為顏料,透過它們的融合,呈現基督的無與倫比。
  第一步驟,作者所呈現的,是新約聖經如何見證祂?從新約聖經的角度,試圖觀察並還原耶穌的原貌。透過綜覽新約聖經文獻:四福音書、保羅的十三書信、雅各的信、彼得的信和《希伯來書》,藉彼此作者的描述,揭露耶穌基督的身分,祂對其跟隨者的要求,以及祂來到這世界的目的。
  第二步驟,作者進一步呈現,歷代以教會如何描繪耶穌基督?作者選擇了十二個例子,對歷代教會的理解和詮釋基督發出疑問,甚至批判。二千年的教會透過耶穌的生平和教導,明白祂完全的應驗,以及發展出基督論、修道主義、贖罪說、神秘主義、禁欲主義、因信稱義,並以耶穌為道德導師、受苦者、社會解放者、猶太人的彌賽亞,以及全世界的救主。歷代教會嘗試描繪或重繪耶穌的畫像;可是其中卻有以自己的偏見和傳統束縛了祂,甚至提供了“另一位耶穌”(頁100-101)。
  第三步驟,作者經過第二部分的負面落墨,開始呈現基督在歷史上曾帶來甚麼影響?從“教會如何呈現基督”進入“基督對教會的挑戰”。作者撰擇了十二位歷代領袖,透過他們被耶穌點燃的生命--被伯利恆的馬槽、本匠店、耶穌的慈惠事工、祂在山上的寶訓、祂對兒童的愛、祂洗腳的行動、祂的十字架、祂的復活、祂升為至高、祂賜下聖靈、祂的再來、及最後的審判。
  最後的步驟,是從《啟示錄》的描繪,呈現耶穌今日對我們究意該有怎樣的意義?作者把焦點集中啟示錄中有關基督的十個主要異象。帶出耶穌留給教會的等待、盼望、期待、渴望。所描繪的基督畫像,就是那永恆不變,今日仍然挑選我們來跟隨祂的基督。

二. 欣賞的圖像
1. 佈局以聖經首尾呼應:
  作者將本書分為四個部份,四部份都是在探索耶穌基督多彩多姿的身份。欣賞作者精心又豐創意的結構:

   A  第一部份:耶穌原貌(新約聖經如何為祂作見證),
      B  第二部份:教會中的耶穌(或教會如何呈現祂)
      B1 第三部份:影響深遠的耶穌(祂如何感召別人)
   A1 第四部份:永恆的耶穌(祂今日如何挑戰我們)

  正如作者所說:“我的計畫是(在本書的第一、第四部裡)探討新約聖經所見證的耶穌,以及在教會歷史中某些人怎麼呈現祂(二部),還有其他人如何受祂影響(三部)。”(頁19)。以聖經為起點,也以聖經為回應。而這首尾呼應的結構,也為著要表達“聖經”與“歷史”兩種見證之間的差異,突出聖經的權威,以及表達“教會歷史所詮釋的基督”乃是受限於在“新約聖經所呈現的基督”。

2. 豐富地呈現新約資料:

  作者在以探索基督之見證的角度,概覽新約聖經的文獻,其間呈現豐富的資料,對各新約書卷有清晰的介紹,幫助讀者尤如上了一課“新約概論”及“新約神學”。作者導出了“四卷福音書是互補的;它們並沒有自相矛盾。耶穌和保羅之間也沒有。保羅的十三封書信也沒有自己相矛盾。較有猶太特色的書卷(雅和書、希伯來書和彼得前書)也沒有不和諧之處。所有新約作者,都表達一致性”(頁96)。讓讀者了解新約聖經的多元性、其文體(福音、編年史、書信、論文以及啟示文體)、它需要處理的問題,其神學著重點以及它對耶穌的呈現。

3. 完整地介紹耶穌基督:

  作者在第一部份表達新約文獻的多元性時,亦強調它的合一性:“對耶穌的呈現”,以新約聖經重認原初的耶穌。欣賞作者亦技妙地於第二、三部份,以正、負面的角度評價教會歷代的發展;第二部份,負面的告訴讀者:“教會經常以自己的偏見和傳統縛了祂”(頁100),有些根本偏離了使徒見證中的真實基督,筆者有感於這是作者對讀者善意的警告。於第三部份,作者又正面地表達:“耶穌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上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”(頁210),這裏集中著墨於耶穌的行跡對後世的影響,讓讀者看見耶穌的謙卑、愛小孩、觸摸不可觸摸者、木匠身分對於勞工尊嚴的提倡、貧窮君王對後世扭轉窮人與奴隸身分的努力……這些由耶穌所產生、所啟發的巨大影響力無與倫比,並且是沒有止境的。作者又刻意藉著最後部份,以啟示的耶穌,使讀者全備地了解基督的位格與工作。

三. 繪畫的疑問
1. 令人不快的批判
  第二部份,作者對同屬基督教其他宗派所開創的修道主義、禁欲主義、神秘主義提出了反思和檢討,筆者疑問於是否過份以今天的角度判斷昨日的是非。實如作者於結語所言,這是“難以忍受的傲慢”。筆者不太同意這種批判是“謙卑地回到聖經基督的描會”,這樣做忽略了歷史神學的意義。人的確是有限,神的作為卻無窮,人在歷史上有跌跌撞撞,這是人不斷地尋求耶穌的心,是寶貴而值得看重的。面對斯托得牧師的批判,相信會令某者宗派讀者感到難以認同。

2. 領袖評估欠服力
  第三部份,作者談到耶穌對於後世人的影響,筆者一方疑問於對領袖的批評是否不公平;例如對於甘地的批評,畢竟甘地並非基督徒,他自己也明白承認此點,但斯托得卻因此認為甘地對耶穌的理解乃是錯謬。而在取捨領袖方面,筆者亦有點疑問,在帶出基督影響力的大前提下,為何選擇非基督信仰者或非福音派者(斯托得牧師卻以福音派立場,嚴苛地評論非福音派之基督新教神學,如解放神學,或外邦人善意使用耶穌的教導時);例如,慈惠事工的影響力為何要選擇達米安神父呢?筆者有點疑惑於被選擇者的代表性,因其影響著表達基督對歷代的影響力。 

3. 美中不足的構圖
  前文分析過作者巧妙的寫作結構。筆者有建議於結構上仍有一點改善之處:第二、三部份,分題是以十二部份呈現;若第一、二部能成同樣之按排,本書定能更無與倫比。


四. 總結

  “無論現在我們對祂形像的認識有多模糊、多麼扭曲,基督應許我們,當祂在榮耀中顯現時,‘必得見祂的真體’(約壹三2),那真正的、無與倫比的基督。”(頁156)
  主耶穌曾問門徒:“你們說我是誰?”(太十六15),歷代教會也要面對這個問題。耶穌於下文又說:“我的教會”,祂的教會是否認定及認識祂呢?以致教會能敬拜及盼望真正的耶穌。本書呈現耶穌的無與倫比,或許我們只能看到基督的一部份,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認錯祂的身份,或理解錯祂的樣貌。“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”這是無與倫比的回答,願我們的反應是必須跪下。
 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 button
Resize text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