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記記憶】CK Jacky周記+記憶焦點

求好@一首好的廣東話詩歌

20190121

【求好@一首好的廣東話詩歌】#ickhk
“好”“不好”
廣東歌在七十年代中期之前,被謂為“廟街文化”,被人看為不雅。當時廣東歌被認為“不好”,沒有“好”的廣東話歌。但之後直到九十年代,廣東歌被流行於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區,人人都說廣東歌“好”!

其實“好”,離不開與流行掛鉤。多人認同,就自然被譽為“好”。不過這個如何讓“多人認同”的標準,往往會因著環境而改變,或者因著流傳於甚麼社群而改變。說到底都是歌者與聽者是否有共鳴。共鳴,其實是很難觸摸的!共鳴,是甚麼呢?每個人的共鳴點都不同,有的因著觸動回憶,有的因著感人字句,有的因為產生盼望,有的因著有所反思。然而,他們有一共同點,就是在聽的過程心動。正如在流行音樂中,這邊黃霑擅長將一個意義點發揮,聽者會因其哲理產生共鳴;那邊盧國沾卻擅長發揮細節情節,讓聽者從回憶、故事中產生共鳴。正如有些詩歌喜歡談道理,有些詩歌則喜歡說故事。好與不好,的確因人而異。

“好”“發現”
我好喜歡聽一些歌曲創作背後的故事,發現有不少也十分有趣地無心插柳,原本只是一個小發現,卻經過嘗試,結果成為經典。這個不是說碰運氣,而是指發現、發掘,這個發現、發掘最後也能讓聽眾有發現。這個從創作者發現到聽者也有所發現的點,正是今天廣東音樂所缺欠的(包括詩歌)。歌曲,離不開旋律與歌詞,追求旋律動聽,百唱不厭,旋律美妙,歌詞到位,心被溶化⋯⋯我想,這應該可以成為我們追求“好”的榜樣。鄭國江也曾說:“旋律的重要在於能否第一時間吸引聽眾,而這首歌是否能流傳下去,那就在於歌詞;然而最重要是演唱,如歌者演譯不了歌曲的情感,也是浪費了歌曲。”

說回詩歌。所謂詩歌,就是基督教的音樂,是與基督教信仰有關的音樂。與其他創作一樣,這作品,是能夠讓我們“進入”與“回應”信仰。“進入”,其實就是發現,發現對神的認識,發現對自己的提醒,發現生命上的困難與不明白。而“回應”,就是因著進入所發現的,觸動而有的真情流露,是誠實的。例如當面對神的作為、能力,我們會感恩、讚美;當面對神的計劃、心意時,我們會立志、實行;面對生命的疑問,我們會祈禱呼求。

講來講去,就是能否幫助我們共鳴信仰,發現生命,這創作能否給生命帶來創造?

“好”“要求”
無論大家對“好的廣東詩歌”的定義是甚麼,“啱唔啱音?”、“有否信仰意義?”、“神學是否正確?”⋯⋯始終聽者各有所好,各人定義也不同。大家都在不斷追尋,然而我也希望提出以下幾點要求:

1) 好聽的
2) 少D唔通的歌詞
3) 用心唱歌,聲靚的歌者

以上三點,其實就是那麼簡單,那就是指“要有要求”。我也相信很多音樂人是正在努力追求,這也是追尋“好”的基本吧!當對自己的創作/演出(領會)有要求,就會有所發現,當有所發現,聽者就會從發現中感動。要求好的心,就更會廣寬視野,也會視批評為動力。
黃霑曾經這樣說:“歌是甚麼?歌就是在三分鐘內感動您,就是這麼簡單⋯⋯感動是心對心,我(歌者)的心動而令你(聽者)的心受感動,若是感動不到別人,就只剩‘好聽’”。而在廣東話詩歌中,則是廣東話要通,用自己的語言真情流露表達信仰及回應信仰。

“不信人間盡耳聾”是我最常引用的說話。特別在這個將“歌”變了視覺媒界的年代。“歌”,始終都是聽的媒體,用眼來睇歌,其實就是用錯接收媒介,連接不到又如何產生果效呢?不用耳去“聽”,不去透過耳去感受其旋律與歌詞,又如何被它感動呢?而當你願認真去“聽”,你就會知道甚麼是“好”,甚麼是“不好”,你也會去發現了解甚麼是“好”,甚麼是“不好”,更會去明白體會別人所說的“好”,所說的“不好”。

CK Jacky
www.ick.hk
#歡迎轉載
#感謝看我的文章
#希望你按Like支持
#SuperThx


#詩歌 #粵語詩歌 #廣東話詩歌
#一首好的廣東話詩歌

Back to top button
Resize text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