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不是第一天,但點解Monday會稱為星期一?
而不是稱為星期月或星期二呢?這與清朝有關⋯⋯
【“星期”的華語由來】#ickhk(星期一,不是第一天,但點解Monday會稱為星期一?而不是稱為星期月或星期二呢?這與清朝有關)
說“星期一,主創造光明”其實是錯的。
May 姐姐創作了很多好聽的兒童歌曲,我在幼稚園也極力推介,例如:〈愛樂園〉、〈以馬內利探險號〉⋯⋯等。
不過,其中有一首兒歌〈宇宙的第一個星期〉,歌詞內容就真的是錯了,必須指出來:“星期一,主創造光明⋯⋯?”
神在“第一天”光,不是“星期一”造光!
創世記中記述神以七日創造天地。
第一天造光;第二天造天;第三天造地⋯⋯
但是,大家千萬不要被華語的“星期一”誤導,以為神在星期一開始創造,聖經中的“第一天”,其實是現在稱為的“星期日”。耶穌,是在“七日的第一天”復活,那就是指星期日。
有關“星期日”的計算來源,在網上很容易找得到,在此不詳述。(有趣是由一星期算七天改為八天,又再改回算七天的階段,大家有興趣可找來看)
星期日至六,源來名稱是:日、月、火、水、木、金、土。這七天,是以太陽、月亮和五大行星來計算。這概念來自人類對天文的發現:天上有7顆會發亮的天體:太陽、月亮、火星、水星、木星、金星和土星,這些天體和一般的星星是不一樣,它們在天空的位置會移動。因此,古代人就以這些星體的名稱,或代表這些星體的神明,來稱這七天。
日Sunday
月Monday
火Tuesday
水Wednesday
木Thursday
金Friday
土Saturday
那麼華文漢語呢?
如果將華語與外語對照一下,例如“星期一”是英語的“Monday”,不難發現,外語是沒有數目的意思。那麼,為甚麼按日、月、火、水、木、金、土排列為第二天的“月”,會稱為“星期一”呢?
“星期一”是華文漢語用的詞,英文(其他語言)沒有“一”的意思。而“星期”之華語制定,其實是源自清朝的政治人物袁嘉穀。
早於唐朝的文典記戴,華文漢語表示〝星期〞,都是以:日、月、火、水、木、金、土,《宿曜經下》曰:〝太陽直日(日曜日也),月與尾合。太陰直日(月曜日也),月與心合。火曜直日,月與壁合。水曜直日,月與昴合。木曜直日,月與井合。金曜直日,月與張合。土曜直日,月與亢合。已上名金剛峰日。〞直至清朝末年,西學東漸,西方各種新的東西都湧入了中國,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。到了1905年,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,廢除科舉,成立了各級學堂。既然要進行學校式的教育改革,那就必須統一編訂教科書,而編訂教科書則有一個前提,就是必須要對各種新事物的命名要統一。所以,清政府就成立了一個機構,叫做“編訂名詞館”,專門負責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各種名詞規範。這新政,規範了“星期”的名稱,關鍵人物就是袁嘉穀。
袁嘉穀就是負責主持規範了“星期”的名稱。
首先,他把星期的第一天“日曜日”(Sunday的日、韓漢字),規範命名為:星期日。那麼,接下來的,按道理是不是:第二天就應該是星期月、第三天是星期火、第四天是星期水?
袁嘉穀一看,覺得好彆扭,甚麼星期月、星期火、星期水?這還是人話嗎?於是,他決定,從“月曜日”(Monday的日、韓漢字)這天開始,改用數字排序,分別就叫星期一、星期二、星期三、星期四、星期五、星期六。就這樣,華語的星期制度就確定下來了。
所以,神是“第一天造光”,而不能說成“星期一造光”。教主日學,唱詩歌時的要注意了。
CK Jack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