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化式僕人領袖的再思‧《新世代領袖的塑造》閱讀後感
周俊傑(MPT101教會事工基礎,中華神學院神學學士科)
《新世代領袖的塑造》
作者:曾立華
出版社:天道書樓有限公司
出版年份:2001
頁數:264
曾立華牧師自1981年起任教於建道神學院,現亦擔任其中教牧學博士課程主任;曾牧師更於1996年起,擔任該年創刊《教牧期刊》的主遍,當時曾牧師於「主編的話」有以下一番說話:「由於不足四年,我們即將踏入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門檻,而事實上我們早已踏進一個『時代轉型急速』的年代裏,教會牧養事工策略與方法也應時代需要而作調整了……」為了迎向二十一世紀,曾牧師不但擔任《教牧期刊》的主遍,亦於當時撰寫了《教會職事的重尋與更新》一書。《教會職事的重尋與更新》可算是曾牧師為了踏入二十一世紀前,為牧職事工而貢獻的研究成果;而《新世代領袖的塑造》就是曾牧師於踏入二十一世紀後,為華人教會整合的參考指引(頁10)。
「生命的重整」不但是一般信徒常常需要互相勉勵的;若要於二十一世紀,所謂「急速轉型的時代」、「新時代」的教會事工中扮演合宜角色,「生命的重整」也是各事奉人士需要反思的。曾牧師趁安息年假期,嘗試集思現代管理學,再融滙聖經的領導觀,目領是帶領各事奉人士,於「新時代」重新「塑造」事奉的道路,這「塑造」實質為重整領導的事奉,以達致領導的「更新」。這正如曾牧師於自序中表示的(頁9-11)。
從「急速轉型的時代」到「轉化式領導」
筆者借用張慕皚牧師的說話:「二十一世紀需要怎樣的傳道人?回答這問題必須從三方面探討:一、社會的趨勢;二、聖經中的教會觀和事奉觀;三、今日教會所面對的特殊情況。」[1]曾牧師於第一章及第二章,正就第一方面及第三方面作出探討,並嘗試以第二方面確立事奉者於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領導觀。
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趨去勢、教會所面對的特殊情況,正是書中所描述的新世代 「急速轉型的時代」(paradigm shift age)。第一章,曾牧師引導讀者思考時代已快速地轉變,變得快是這個時代的特徵,也「成為我們生活一個無可避免的現實」及令人「陷入迷網之中」(頁15),世界變成由知識社會所帶動,令人的價值觀扭曲。曾牧師導出這是一個「不斷解體又不斷重構的變幻社會」,這確實是我們一群事奉者面對的時代,我們確實要思考「如何帶領引導教會」,及「提升信徒適應社會轉變的能力」(頁16)。
曾牧師認為,領導人才的培育對於教會在「新時代」中更新,是起著關鍵的作用。曾牧師透過思考「會眾年齡結構」(頁17)、「優越質素領袖的重要性」(頁18)、「現今世界缺乏領導」(頁19)等;引導我們肯定教會領袖增強領導能力的重要:「故我們要醒覺,為了神的家能健康增長發展,增強領導能力是我們事奉的職責,好好培育和運用恩賜和發揮領導潛質,使教會強化茁壯,是我們忠心委身事奉的本分」(頁20) 。的確,領袖需要在謹守聖經原則的情況下,持開放的態度,實施「應變」的領導技巧,才可面對千變萬化的新世代(頁21)。但如何「應變」呢?
就第一章的進路,曾牧師開始於第二章就領導力深入探討,他從基礎出發:「領導是甚麼?」(頁23-29)、「領導的目的」(頁29-31)、「掌握領導理論的價值」(頁32)、「屬靈生命的平衡」(頁33),進而嘗試參詳西方近一百年來流行的領導觀,並與聖經的領導觀綜合起來,期望為教會領導事工帶來更新的路向。第三章開始,曾牧師便確立「轉化式領導觀」有其重要性及指導性(頁73)。
筆者就曾牧師確立的「轉化式領導觀」,將會指出三個具啟發性的課題:「僕人領袖」、「異象性的領導」、「自我領導」。
從「轉化式領導」到「僕人領袖」
「轉化式領導」,簡單而言是領袖與跟隨者互相提升道德及動力,達至一個更高層次的過程,它注重領導者本身的修為特性(吸引力)及他對被帶領的人的影響(頁47)。曾牧師進一步指出耶穌亦可算是一位「轉化型領袖」(頁74),耶穌的救恩使人從罪得釋放,人的價值取向獲得新的轉化,使人的整個心態和價值都朝向神而活;耶穌「給予人生命方向、遠象、目標,有創意地帶領人為未來生命方向作發展」(頁75)。曾牧師指出耶穌最突出的領導風範,是耶穌之僕人事奉的領導榜樣(servant leadership ministry model)(頁78)。耶穌的確留下「僕人服事」的樣式。「僕人」與「領袖」,往往兩者不能共存,曾牧者亦就這點,確立兩者可以配合得宜,不相扺觸(頁81);進而分享僕人領袖的特質:A)有充足的安全感,知道神寶貴我們,予我們價值;B)會因鼓勵和支持別人取得滿足喜樂;C)不需要從其理念及異象贏取信用;D)強調關係而輕於操控和壓制;E)能避開權力和地位的陷阱。
筆者認為,曾牧師所指出的「僕人領導」,正是這個有著「偶像效應」、「英雄主義」的時代,所需反思的;不少事奉者亦不自覺陷入危機中,往往有想成為「王者」的心態,即想成為別人心中的「好事奉者」。「僕人領導」或「僕人」觀,正好讓我們好好停下來,再一次認定神的心意。「僕人」的事奉是在乎心態;許道良牧師說得好:「而當我們談到傳道人應該是一個僕人的時候,我們是指他事奉的『心態』。他是以一個謙卑的態度去事奉神、服侍人。」[2]
從「轉化式領導」到「異象性的領導」
第四章開始,曾牧師以「僕人領袖」為基礎,進而思考如何從這心志中推動發展,從「授權」、「促使改變」、「聖經對改變的態度」、「怎樣作個改變的領袖」到「到變革的程序與須知」。第五章開始,曾牧師就「引導教會改變」的課題,表達其與得著異象有莫大的關係。曾牧師所指出的「異象性的領導」(此文章曾於建道學刊刊登[3]),筆者認為這是推動事工發展的關鍵。我們所處的「新世代」,效講求工作效益,往往影響事奉者在事奉中的態度,也講求事奉中有明顯果效,就算重視「異象」也很容易變成要有轟動性的理想。曾牧師再一次引導我們重尋「異象」,思考它的「重要性」,認識它的「內涵」,指引如何「獲得」它,最後如何「傳遞」和「發展」它。筆者較深刻曾牧師引用John R. W. Stott 解釋異象:「異象是一種透視的能力,對未來事物加以想象和理解、融會見識及洞察遠象。」「異象」是充滿「未來」及「遠象」的,現代人往往缺乏這樣的看見。今天的事奉者,確實需要洞察遠象,以致能推動信徒熱心事奉。
從「轉化式領導」到「自我領導」
第六章開始,曾牧師將領袖的焦點放於個人及對內層面。領袖須具備「誠信正直」、「諧和關係」、「信心」、「智慧見識」、「謙卑服事」、「自律」、「手潔心清」、「勝任承擔的能力」、「勇氣與膽量」、「堅忍的意志」及「廣闊胸襟」;而本書最後的一部份,曾牧師關注教牧的「自我領導」,他引用殷思重博士的說話:「這個世界由疲乏困倦的人所領導的。」說明領袖由內到外都需要更新。這種對自我領導的確立,以聖經真理為基礎(頁213-218),提醒事奉者清晰個人的核心價值,把自己與事、物、人、情之關係置於適當的位置上,不要陷在「分裂」的境況中。曾牧師指出不少信徒與領袖都以事奉神為首要考慮,家庭則放在較受忽視的位置上。其實,直正正確的價值觀,應是事奉與婚姻都對信徒和領袖同樣重要,兩方面須要盡力付出,這才是「好見證」的標記(頁224)。最後,曾牧師指出「教會信徒的健康與及生命成長也是由教會領袖先做起」並分享整全基督徒品格模式(頁228),就實踐操練列出一些建議。
曾牧師提出的「自我領導」的觀點,讓筆者於思考領導的課題上有不少啟發,本書以「急速轉型的時代」來形容這個二十一世紀的新世代,曾牧師雖然提及不少現代的管理學觀點,但最終帶出的指引卻不是陌生的道理;古人說:「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﹔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﹔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」,其意為「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。要準備作領導,先從「自我領導」出發。這個「新世代」的危機,往往令事奉者忽略了整全健康的生活及靈命。「自我中心」但不懂得「自我管理」及「自我反省」,而忙碌的工作往往令人迷失。「正心」、「修身」,事奉者先自我「領導」、「牧養」,生命自然「轉化」,而推動別人生命「轉化」。這是「生命影響生命」的美好見證。
結語:
總體而言,曾牧師大膽地集思現代管理學,再融匯聖經的領導觀,指引出適合這個時代需要的領導觀。筆者有感曾牧師特別關注事奉者於時代的反思能力,催促事奉者不要固步自封,在不斷求變的世代停下來,反思自我,反思教會,重新塑造自我,塑造教會。
註:
[1] 張慕皚:〈現代教牧應有的質素與形象〉,《教牧期刊》,第9期,239。
[2] 許道良:〈傳道人-領袖?僕人?〉,《杖與竿》,46。
[3] 曾立華:〈異象性領導〉,《建道學刊》,377-392。